3D打印在建筑藝術設計教育中的應用與沖擊(一)
建筑是一種立體藝術形式,形態(tài)復雜多樣。在建筑藝術設計教育領域,常常需要小批量的教具、模型,而3D打印正是合適的制作方式。
一、3D打印教具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
1.基礎課
素描課、構成課。講解把握對象形體規(guī)律時,抽象形體、具象形體都可用3D打印的教具作多角度比較;講解由內而外的觀察方式時,使用3D打印的模型可以實現“剝開外皮揭秘背后結構”的過程;此外,3D打印可以制作常用石膏幾何塊、石膏像、靜物之外的教具,如以經典建筑的概括形體作為素描教具。
制圖課。制圖課屬于形體、空間理解較有難度的課程。用3D打印做出展示六面形體的可拆式模型,學生不但可以觀察外形,還可以拆開來觀察其縱、橫剖面;用3D打印教具可以做各點向投影面連線投影的透視實驗,以及日光或燈光下各角度陰影實驗。
2.設計課
建筑設計。常見建筑設計存在大量曲面形體、復雜形體,3D打印教具可以用來研究、表現這類形體,作為工作模型、成果模型。
從建筑類型角度看,體育建筑、文藝建筑、兒童建筑、旅游建筑等常常不采用簡單幾何形體;從設計風格看,“二戰(zhàn)”以后除功能主義風格外,高技派、歷史主義、典雅主義、粗野主義、地域主義、解構主義等風格都常常涉及復雜形體。由于高年級普遍采用電腦建模做設計,學生之間大范圍交流時也可以用3D打印模型進行討論。
室內設計、裝飾設計。由于該類設計題材與一般建筑設計相比,大量增加生物、自然等,需要生物、自然形體教具、模型,適合3D打印。
城市設計。建筑群和街道的整體、局部形象以及空間關系,需要3D打印模型。
3.理論課
中外建筑史。該課程中各國古代建筑一般不是簡單幾何形體,裝飾豐富。建筑設計原理。用模型人、模型空間推敲尺度關系,比起在平面圖上推敲更利于處理立體尺度關系;可以利用模型觀察空間比例、形體關系等,以及光的應用。
結構課、構造課??臻g結構部分若是不用立體模型,準確理解其形體、受力是困難的,而且用3D打印成本很低的模型可以做模擬受力破壞的簡單實驗。建筑構造的樓梯、復合隔墻、屋頂做法等,都以3D打印立體可拆裝模型為適宜教具。